革命老区甘肃省环县,孕育了一批又一批赤胆忠心、铁骨铮铮的优秀共产党员,现任环县纪委副书记的田永武就是其中的一员。今年49岁的他,已在纪检监察战线耕耘了21个春秋,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神圣的反腐败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了“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工作”。2005年,田永武被评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查办案件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他获得了“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疾恶如仇的“忠诚卫士”
2005年5月,一些群众到环县纪委、监察局上访,反映县法院某庭庭长付某在县内一破产企业资产拍卖工作中涉嫌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贿赂的问题。县纪委、监察局立即组成专案组,由田永武带队。
正当田永武带领专案组全力以赴投入办案工作的时候,有人劝他:“你已是40来岁的人了,上有老,下有小,干纪检监察工作多年,得罪的人也不少了,为了你的前途和家人的安危,你还是放他一马为好。” 而田永武的回答很干脆:“我吃的是这碗饭,查案是我的本职,不查案就是渎职。”
为了坚定办案人员的信心,鼓舞大家的士气,田永武对同志们讲:“对知法犯法者,要坚决查处,如果听之任之,必将在群众中造成更坏的影响,损害党的威信。”田永武等人在各种“明枪暗箭”面前不低头、不退缩,克服种种困难,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取证工作,彻底查清了付某受贿6万元的事实,使腐败分子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制裁。
查的案子多了,总有人问田永武:“与人作对,怕不怕当事人打击报复?”他平静地说:“不是我要与他们作对,是他们与党纪国法作对。”
仅2005年以来,由田永武负责查处或直接参与查处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就有42件,处分违纪违法党员干部36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360余万元。数字虽然枯燥,却是最有说服力的。
视民如伤的“贴心人”
田永武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他都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即使再忙再苦再累,也从不推辞,总是尽心尽力让群众满意。他常说:“为了老区的群众,苦点、累点、难点没啥!”
2004年,接到群众反映原吴城子乡井渠淌村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虚报面积、冒领粮款、胡支乱花等问题的举报后,田永武很快组成专案组深入村组,清查账目,走访群众,驻村调查取证。
几十天下来,田永武带着办案人员共走访群众108户,累计丈量地块1500余亩,连配合调查的村干部都感到身体有些支撑不住了。田永武等人的认真精神和顽强作风深深地打动了当地群众,他们纷纷前来反映情况、提供证据,使案件很快水落石出。仅此一案,就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30多万元。
2006年8月下旬,环县遭遇了多年未遇的大旱,许多群众饮水困难。一向视民如伤的田永武为了帮助群众解决燃眉之急,离开了正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到离县城150多公里远、交通和通信都非常不便的村子指导群众建水窖。为了群众福祉,他无暇照顾病重的父亲,只能每隔两三天爬到有手机信号的山顶给家里打个电话。可是等他忙完抗旱救灾工作回到家里时,父亲已辞世。扶着灵柩,这位铁打的汉子一下子哭成了泪人。
德如磐石的“田黑子”
同事们喜欢把田永武叫做“田黑子”。其实,“田黑子”并不黑,大个子,红脸庞,话不多,面相和善敦厚。同事们饱含褒义的“戏称”是对他原则性强、特别能办案和正直人品的钦佩与赞许,不论是谁都能如数家珍般讲出田永武一串串令人敬佩的故事。
有一次,田永武带队调查一名乡镇领导干部趁调离之机私分公款的经济问题。当事人托上级领导为其说情、开脱,还通过各种渠道提出宴请田永武,更是制造种种假象,掩盖错误事实,拒不配合调查。田永武不怕“鬼”、不信“邪”,对个别领导的说情,他巧妙应对婉言回绝;对当事人的宴请,他拉下脸面拒不参加。与此同时,他积极向涉案的有关人员宣传政策,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主动反映真实情况;对被调查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督促其认识错误、说清问题。
2003年,环县统一招考100余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田永武负责监督工作,全程参与招考的命题、监考、评分等环节。其间,有人要送他1万元现金,请他“多多关照”,被断然拒绝。
这几年,亲自登门或绕着弯子求田永武办事或“放一马”的人不少,他都坚持说情不动、送礼不收。有人说他“心硬”,不认“亲”。对此,田永武说:“我的心‘硬’了,老区精神就更‘红’了。”
评 论:
践行从政道德 引领社会风尚
本报评论员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大力加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力加强从政道德建设,促使各级党员干部以高尚的道德品行约束自己,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以崇高的道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政以德,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治国安邦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古人云:“立身立业,必先养德。”“富而无德不仁,官而无德致乱。”“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些都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做人,应该先立德;做官,应该以德从政。纵观历史,官德兴,则国运昌隆、社会安定、百姓福祉;官德衰,则政风颓废、社会混乱、百姓遭殃。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强调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培养良好的政治品格、从政道德、廉洁意识。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我们党更是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新时期涌现出的孔繁森、郑培民、沈浩、杨善洲等一大批克己奉公、勤廉为民的优秀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从政道德的要求,代表着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种考验和诱惑面前,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不讲德行、不重操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的只计较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不敢作为做庸官;有的热衷于表面文章,大张旗鼓弄虚,花团锦簇作秀,不愿作为做昏官;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上不能利党,下无以益民,无所作为做懒官;个别人甚至不讲良心、不顾廉耻,贪赃枉法、腐化堕落,道德滑坡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凡此种种,深刻地警示我们:领导干部从政道德问题决不是无关痛痒的小问题,也决不是可管可不管的细节问题,而是关系着领导干部抱有怎样的理想信仰、秉持怎样的根本宗旨、选择怎样的方向道路的根本性、原则性的大问题,是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灵魂。它直接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关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
凡此种种,也深刻地警示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强从政道德建设。惟此,才能做到自重,珍重自己的言行、人格和名誉,决不做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事情;才能做到自省,时常反思、检点自己,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才能做到自警,用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约束自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能做到自励,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振奋的精神。
一个有着良好从政道德的领导干部,必然会真心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必然会在大是大非面前清醒坚定,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挺身而出;必然会对人民群众满怀真情,对个人名利淡然处之;必然会在道德操守上慎独慎微,在廉洁自律上善始善终……这样的领导干部,才是道德高尚的楷模和廉洁奉公的表率,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
官德彰则民德显,官德丧则民德失。党员干部的从政道德,是对整个社会道德的引领,在人民群众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到普通群众的道德取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从政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模范遵守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努力成为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