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次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是一次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十二届省纪委七次全会和全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会议,同时这也是一次年度例会。这些年,每年新年伊始,我们都召开这样的会议,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已经成为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对我们召开这样的会议,多年来省纪委都很重视,每年开会,省纪委都有领导来参加并作重要讲话。刚才,悦明同志代表省纪委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向我们全面介绍了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做了深入的分析,对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工作要求。特别是针对我们高校工作实际,提出了许多很具体的要求。悦明同志的讲话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大量的案例,有许多深入的政策解读。讲话很有指导性。作为高校,作为负责党风廉政建设的各位领导,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好悦明同志的讲话,按照省纪委的要求,自觉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这些年,我们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系统,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最突出的标志是两个:一个是大案要案多发的态势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近两年案子明显减少,大的案子明显减少;二是教育乱收费状况已得到根本扭转。对于工作和成绩,我们应充分肯定,这有助于鼓舞士气,增强信心。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局面,面对各种利益的影响,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抓这项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我们要总结成绩,但更应该分析问题,更应该强调问题,这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更为重要。下午,关君同志要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2011年教育系统主要是高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全面部署,我们要按照关君同志的讲话精神,切切实实地抓好2011年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下面,我想针对高校及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现状,着重就统一和提高认识谈三点意见。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近一个时期党中央、省委以及省纪委强调的比较多的重大话题。在去年四季度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从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出发,对此做了重点强调。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以此为主旨,发表了长篇讲话。在前几天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社会管理和创新培训班上,总书记又一次对群众工作做了深入的阐述。在不久前召开的省纪委全会上,赵洪祝书记代表省委所做的报告,集中阐述的就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党中央以及省委反复阐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强调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其深刻的含义,很值得我们这些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认真的思考和领会。
做这样的阐述和强调,首先在于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追求,这是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决定的。我们党的性质、党的宗旨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突出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作为党的组织,我们在任何时期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做这样的阐述和强调,也是党的执政基础和政治保障。群众是我们的执政基础,群众的拥戴是我们的政治保障。人心向背决定政权更替,古今中外概无能外。作为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隐忧是脱离群众。革命战争时期如此,建设时期、改革时期更如此。革命战争时期,刀架在脖子上,联系群众容易做到。今天我们执政了,在执政的环境下,要做到不脱离群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执政时期越长,脱离群众的隐忧就会变得越强烈。这些年党一直在强调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促进党和政府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此做了许多工作,我们各级党组织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党在新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以群众的利益为本。但不得不看到,目前脱离群众的问题在党内党外仍很突出。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违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情况屡屡发生,甚至侵害群众、伤害群众的事情仍在不断地发生。尽管大量的还属于局部性问题,但往往局部性问题以及个案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很大、很坏的。正是源于这一系列局部性问题,甚至是一些作风性问题,导致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现行社会越来越变得仇富仇官。这样的情绪蔓延下去是很危险的,会危及我们的党,危及我们的政权,危及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社会现实。
为此,今天我们贯彻中纪委全会、省纪委全会和全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不仅要深入了解和贯彻中央、省里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工作部署和要求,更要深入地领会和贯彻中央、省委关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求,不仅要从体现宗旨性质及其贯彻科学发展观上去理解、领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要从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上去领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而把我们的思想更好地统一到中央、省委“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上来。
作为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系统,我们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定要强化忧患意识。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并把它贯彻到学校发展、稳定、改革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坚持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指导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在切实维护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过程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和促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在高校、在整个教育系统的深入落实和充分体现。
在高校和教育系统,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我们应该充分地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推进、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公仆意识、群众路线,强化权力运行的科学民主机制,从而保障和促进权力运行、行使更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更符合民主科学的要求。我们要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更多地深入基层、走进学校、亲近师生,做师生的朋友,努力为师生、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要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认真防范和纠正各类违背人民群众的意愿、侵害人民群众利益、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行为的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
总之,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们一定要更好地贯彻好、体现好、落实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二、进一步强化“一岗双责”责任
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现“一岗双责”,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这些年的成功经验。这些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一岗双责”,我们在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每年年初都进行任务分解,许多高校还签订了责任书,年中、年底又进行各种检查和考核。我们各个高校和教育行政单位都为此花费了很多精力,做了许多工作,这对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总体上分析,对这项工作不能估计过高。在不少单位,“一岗双责”还没有真正落实,工作还停留在形式上,形式上做了很多事,也做得很辛苦,但与责任落实还有很大距离。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根本说不清自己的“一岗双责”情况。有些甚至签了责任书,事后连责任书看都不看,更遑论抓落实了。这些情况不是个别现象。在不少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似乎还只是主要领导、纪检部门或者说是一些专业部门的事。少数人背着很重的责任,但大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什么责任,感受到多大的压力。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否则,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就落不到实处。这些年,我们查处的很多问题都充分的说明了这点。
强化“一岗双责”,首先要强化对“一岗双责”的认识。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经济建设抓不上去,政权不能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抓不上去,出现严重腐败问题,政权也不能巩固。要认识到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抓事业发展。抓党风廉政建设是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的事业进步当中本身就有党风廉政建设的进步,没有党风廉政建设的进步,我们的事业发展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是没有有效保障的。要认识到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作为领导干部,我们的责任既要对领导的事业负责,又要对领导的人负责,要对跟随我们的每一名同志的政治生命负责。这检验的是我们的党性,更检验的是我们的官德和良心。教学科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一岗双责”落实不了,我们的同志倒下了,这能算成功吗?能算我们尽职了吗?能否履行“一岗双责”,从某种意义上说,考量的是我们的人品,考量的是我们的公心和良心。“一岗双责”落实不了,其背后常常有领导干部个人的患得患失,不敢管,不愿管,怕丢掉自己的选票,怕影响到自己的进步。许多问题,我们一些领导不是没有看到,而是不敢讲,现在在工作中讲好话的人太多,提意见、开展批评的人太少。连领导干部都不敢这样做,我们还希望其他的同志这样做吗?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事实上对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要履行“一岗双责”,你要敢抓敢管,首先你自己要正。一事当前,先为自己考虑的人,不敢去真抓党风廉政建设;私欲很重的人,不会去抓党风廉政建设。
我们各位领导干部一定要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的认识。除了主要领导要提高认识外,当前尤其要强调班子的各位领导都要提高认识。在这个问题上,现在矛盾的主要方不是主要领导,是班子的其他同志。认识问题解决得好一些,实行“一岗双责”的思想基础就会厚实些。我们履行“一岗双责”,就会更自觉、更主动,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才可能得到有效的加强。
其次,要完善“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和内容。这方面我们要深入地进行一些研究,要努力把抽象的要求变为具体的工作,外化的责任内化为自身的行动。现在我们谈“一岗双责”,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表现为一种抽象的要求,是一种外化的责任,和我们各项专业发展工作融为一体不够。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个情况,一个领导布置完了业务工作以后,说我最后再强调几句党风廉政建设。当然要肯定这个领导强调党风廉政建设,但我们应该深入地研究怎样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成为有机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外化的、抽象的要求。要强化责任人在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作用。我们应该研究,将来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可能不仅仅是纪委的同志提出,不仅仅是主要领导同志提出,应该是分管某一项工作的责任领导自己提出,你在所分管的事业发展当中,怎么样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怎么样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融为一体。这样做,可能有助于把抽象的要求变为具体的工作,把外化的责任内化为自身的行动。要着力于从推进事业发展中去提炼党风廉政建设任务,明确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努力把党风廉政建设要求转化为事业发展中的一个个具体的工作措施,有效防止和解决在“一岗双责”问题上的“两张皮”现象,使“双责”尽可能融为一体,成为密不可分的责任。这方面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今年应结合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工作,积极探索完善“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和内容。
第三,要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缺少严格的考核,特别是责任追究,是一个单位“一岗双责”不能很好落实的重要原因。落实“一岗双责”,我们应该很好地研究进一步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环节的工作。只有在考核特别是责任追究上真正动真格了,“一岗双责”在制度层面上才可能真正落实。停留在一般性的工作要求上,“一岗双责”很难落实。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是比较完备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认真把它贯彻、体现、落实好。诚然,做这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难度,一定意义上讲,现在不仅责任追究难,连表扬都很难,但必须攻坚克难。这件事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做、一起进行探索。先从能做的事做起,从正面的挂钩做起,可以把责任追究与评先评优结合起来。要动真格,特别是对班子的一些同志,迟迟不履行“一岗双责”,要进行告诫。在案子查处过程当中,要对领导的责任进行分析和追究。当领导,不仅仅要做到自身干净,还要把队伍带好,队伍出了问题,你同样应该承担责任。
三、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建设,这些年有了很大的加强,我们制定了很多的制度,但在制度建设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制度执行不够有力有效。这是普遍性的问题。应该说。这些年我们大家对制度制定都很重视,各个单位围绕事业发展、围绕党风廉政建设,都制定了许多制度,缺少制度的状况,在我们高校和整个教育系统已经有了根本改变。现在的问题是,制度有了,但执行常常不够理想。在有一些方面、在有一些单位,不仅是不理想,有的甚至是很不理想,不少制度处于束之高阁的状态,没有得到执行。这种情况在审计中、巡查中,在财务检查和教育督导中,屡屡发现,有些问题甚至是屡查屡犯。如套取科研经费问题,违规招生收费问题,基建项目和物资采购违规问题,克扣学生伙食费问题等。有的已经不是制度层面的问题了,而是严重的违法犯罪活动。这些年来,我们查处的一些犯罪行为和不正之风,很多当事人钻的就是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严的漏洞。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制度执行不理想的问题。
首先,要提高重视程度。重视程度和执行力是成正比的,在现有的体制下,领导重视是增强制度执行的先决条件,也是关键条件。作为领导,我们不仅要以极大的精力去制订制度,还要以极大的精力去抓制度的执行。现阶段,后者更为重要。现实情况是,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制度制订,而亲力亲为抓执行往往不够。有的人甚至认为,执行是下属的事,是基层的事。其实不然,一些事关重大利益的制度,领导不亲力亲为是落实不了的。
第二,要严格执行制度。制度是规矩,有着不容置疑的刚性,必须严格执行。尤其是制度的制订者,特别是我们领导更应该带头严格执行制度。谁制订制度,谁就必须带头执行制度,制度要约束的首先是制度制订者,也就是领导者。否则,连自己都不能严格执行,那还会有谁会相信和执行你所制订的制度呢?执行制度最忌讳的是搞变通。现在在制度执行当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变通,我们多少好的制度之所以没有坚持下去,执行不理想,毁就毁在了变通上。现在在基建上、物资采购上,制度应该说是很严密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出问题的地方,往往是以时间紧、工期紧,把制度变通掉了,在变通当中出现了漏洞,给违法犯罪的人有机可乘。我们许多制度一变通,制度执行的基础就根本动摇了。我们的规范招生,如果在一个人身上变通了,整个制度就会象大厦一样垮掉。这些年,我们的高考不敢对一个人做制度变通,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对一个人变通,就有两个,就有十个,就有百个,这个方面的制度就没有办法执行。执行制度当然需要成本。制度有很多层面,有的时候你想快也快不起来,有些程序可能和你的要求相比,你感到它是阻力,这是我们必须付出的成本。但变通制度带来的成本会更大,它不仅会毁掉制度,更严重的是毁掉执掌权力的权威和整个单位及社会的公信力;毁掉了制度,也就毁掉了执掌制度的权威和我们学校、我们教育系统面对社会的公信力。
第三,要敢于和善于进行管理。制度坚持和管理紧密联系,制度是通过管理而实现的。不敢管理,或者说“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是我们制度执行不力的突出原因。这也是当前教育系统以及高校管理上的通病。制度执行的过程,一定是一个严格管理的过程,增强制度执行力,我们应该着力解决敢于和善于管理问题。首要的是要解决敢管问题。这当然对个人、对组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严格管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有许多时候甚至不得不做出牺牲,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你要坚持制度,你要严格管理,就会触犯一些人的利益。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也要有这样的胆魄。既然你是党员领导干部,你就应该有这样的党性;既然你想做一个好人,你就应该有这样的良心。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知道执行制度会得罪人,但是我们必须承担,否则一生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我们要努力地运用财务、审计、监察这些有效的手段,切实地加强管理,从管理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第四,要适时完善制度。这也是制度执行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好多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会出来,我们应及时地根据新问题,完善和加强部分制度。要重视制度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这件事情上,一方面我们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对一些有益的意见和批评,应认真的听取、吸纳,要勇于否定自己,修订自己制订的制度。实际上,这个社会的进步总是在不断地否定当中实现的。每个人只有在不断地否定自己当中才能够促进工作的进步。我们要通过改革创新,完善制度,不断促进制度执行力的提高。
今年,在开展创先争优和作风建设之中,我们高校和教育系统,应该着力地研究解决执行力不强问题,把解决问题放到创先争优中去,放到深入作风建设中去,使我们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更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以创先争优和作风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制度的完善,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完善,推动各项制度的执行,推动各项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制度行好不好,既要看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带头抓,更要看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带头,是否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是我们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加强的重要方面。我们有一些制度执行不了,执行得不理想,与我们个别领导自己不执行、自己做不到直接相关。抓制度执行力,作为领导,要从自身抓起,自身要率先垂范。现在在高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方面能否率先垂范,有三个问题群众比较关注。一个是资源配置问题。你能否做到按制度办事,而不是凭借自己的权力左右资源配置,有效防止“谁官当得大、谁权大,谁就能获取更多资源”问题的发生。这个问题有些高校很突出,群众反映很强烈。再一个就是评先评优,能否做到公正,对别人公正,对自己也公正,不因为权力影响评先评优。第三个问题,学术作风。这也是这些年社会对高校最为关注的问题,全国出了很多影响很大的案子,甚至发展到伤人害命的程度,我省高校也屡屡发生这样的问题,当然程度没有这么严重。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到纯洁。学术行为,你作为一个纯洁的人,有多少水平,就是多少水平,达不到不要去奢求,不要去弄虚作假。在率先垂范上,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奉献精神,一定要有牺牲精神。老一辈可以凭着夺取江山流血牺牲赢得人们的尊重,我们这些在和平环境中走向领导岗位的人,只能凭借着自己的奉献甚至利益上的牺牲赢得群众的拥戴。既然你当了领导干部,在利益问题上,就应该多一点谦让,不要事事和群众争利,这样争下去,你不会有威信,你也不会有执行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持久的工作,也是一项宏大的事业。在推进这个工作和事业中,我们纪检监察队伍是一支专业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生力军。这支队伍在高校及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工作的性质,这支队伍常常会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现在坚持原则要承担很大的压力,查问题、处理问题,压力会更大。在纪检监察战线上,有时演绎的就是生死的搏斗,和犯罪分子的生死搏斗。我们各级领导,一定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们,主动热情地关心他们,努力地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条件。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我们高校的党政领导,一定要旗帜鲜明,有什么责任,担当起来,给我们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同志减轻一点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职尽责,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忠实捍卫者,成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自觉践行者,成为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的坚决推动者。我们相信,广大纪检监察工作者也一定会这样要求自己,一定会自觉地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忠实捍卫者,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自觉践行者,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的坚决推动者。我们对纪检工作干部寄予厚望。